产品说明
展望 8 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 8 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 8 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8 月中上旬,在前期市场明显上涨后,进入业绩披露月,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部分涨幅比较大的偏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披露前的调整压力。而 8 月下旬业绩披露靴子落地后,重新进入业绩线 月上旬,对于中美关税冲突升温的担忧可能一直反复,但是到 8 月 12 日前后,新一轮关税事件节点落地后,更加临近阅兵和四中全会,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恢复。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 A 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的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最终,A股在 8 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 大势研判和核心逻辑:展望 8 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 8 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 8 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从目前基本面的趋势来看,上半年整体保持了总需求回升的态势,目前来看,经济仍然呈现政府支出发力,出口尚可,地产和投资承压的局面。7 月政治会议基调积极,偏重中长期部署,增量信息有限但符合预期。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二季度上市公司财报仍将呈现经营性现金流量边际改善,而资本开始回落的趋势,预计龙头上市公司(以沪深 300 非金融建筑为代表)将会进一步确认自由现金流改善的趋势。而 7 月指数整体站上了上证指数 3450 和 WIND 全 A5400点的扭亏阻力位,增量资金有加速流入的态势,目前来看,资金整体流入 A 股的态势并未发生变化。目前来看,短期需要关注 8 月 12 日中美关税冲突是否进一步展期以及展期的时限,8 月下旬开始,市场对于四中全会将会讨论的十五五规划可能会逐渐形成新的预期。从财报季及增量资金属性角度出发,我们仍然推荐质量成长+赛道的哑铃型组合,左手 ROE 比较高,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业绩边际改善的标的(300 质量成长或 500 质量成长),右手仍然围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 8 个核心赛道做文章,具体到 8 月份,需要更加关注军贸,半导体自主可控、新消费等赛道的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 风格与行业配置思路:风格层面,我们认为 8 月市场波动增大,优选主流风格。具体来说,第一,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弱复苏/稳定复苏的环境下,流动性驱动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主导市场节奏。第二,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宏观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第三,美国 7 月非农就业数据爆冷,9 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大概率下行,但多因素可能导致预期反复、波动增大。第四,市场交易和增量资金层面,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产业/主题 ETF 等活跃资金主导使得小盘风格仍然相对占优,在其他类型的场外资金明显入市之前,预计这样的风格仍将延续。基于以上,我们认为 8月市场波动增大,在当前中报业绩披露期,景气度较高但相对低位的科技以及资金更青睐的小盘风格有望占优。8 月主要推荐的风格指数包括科创 50、中证 1000、沪深 300 红利和恒生科技。行业选择层面,展望 8 月份,月底会迎来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披露高峰,超预期和悲观业绩预期落地都是下一个阶段 A股的重点布局方向。我们参考工业企业盈利、库存阶段、行业景气度等多个维度判断业绩修复的领域。结合中观景气、盈利能力、筹码分布、估值、交易、周期阶段和赛道价值等多个维度,本期推荐关注非银(证券)、医药生物(化学制药)、电力设备、机械(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等。赛道选择层面,8 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AI 应用、AI 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
⚑ 流动性与资金供需:8 月增量资金或有望继续净流入,融资、私募、行业类ETF 有望继续活跃。宏观流动性方面,7 月央行继续呵护资金面,宏观流动性整体宽松,8 月政府债供给放量可能加动,资金面或面临一定紧缩压力。美国 7 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新一轮衰退担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升温,8 月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波动有望增大。7 月股票市场可跟踪资金净流入,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资金供给端,新发偏股基金规模有所回落;市场继续上行,ETF 净赎回规模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资金需求端,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IPO发行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均有回升,资金需求规模有所扩大。展望 2025 年 8 月,在指数站上关键扭亏阻力位后,二级市场可跟踪资金有望在正反馈下继续净流入,融资资金+私募基金+行业类 ETF 等资金有望继续活跃。
⚑ 中观景气和行业推荐:关注中报业绩预计改善或持续较高增速领域。盈利方面,参考 1-6 月工业企业盈利和二季度中观景气数据,预计整体 A 股盈利中报仍有压力,单季度盈利恢复仍有波折;结合工业企业盈利、库存周期、行业中观景气度等维度,预计中报业绩有望延续较高增速或的领域主要集中在:1)高景气的 TMT 领域,如半导体、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软件、通信设备、游戏等;2)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制造领域,如汽车零部件、商用车、自动化设备、军工电子、通用设备等;3)部分必需消费仍有望录得相对稳健增速,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饰品、美容护理等。此外贵金属、工业金属、小金属,以及电力、证券、化学制药等中报业绩有望边际改善。景气方面,7 月份景气较高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资源品、中游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其中资源品板块钢铁、煤炭价格上涨,中游制造领域新能源和光伏产业链价格边际回暖,消费服务板块空冰洗彩零售额四周滚动均值同比增幅扩大,金融地产中 A 股换手率上行,公用事业用电量季节性上涨。综合盈利、行业景气和交易等维度,8 月份我们建议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围绕“反内卷”出清、中报业绩增速较高、以及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的方向布局,行业推荐重点关注:非银、医药生物(化学制药)、电力设备、机械(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等。
⚑ 赛道及产业趋势投资: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AI 商业化落地应用展新潮。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于 7 月 26日至 28 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多地同步启幕。本次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以“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为核心特色,展览面积首次突破 7 万平方米,吸引包含华为、腾讯、阿里、商汤、月之暗面等海内巨头和科创新秀的共计 800 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 50%。3000 余项前沿展品将集中亮相,涵盖 40 余款大模型、50 余款 AI 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 100 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在上个月的月度观点报告中,我们写道“展望7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突破上行,科技非银等进攻性板块占优的格局。我们认为市场会进入为牛市阶段II。风格方面,从当前景气趋势和产业趋势来看,7月科技风格占优的可能性较大。”实际情况来看,7月市场走势走出了突破上行的态势,主要指数突破前期的扭亏阻力位出现了加速上行的态势。而风格方面,也与我们预判的完全一致,科技风格主宰了7月的市场。
最终7月指数持续上行。其中,上证指数上涨3.34%,沪深300上涨3%,WIND全A指数上涨4.6%,科创50指数上涨3.3%。风格指数方面,科技风格表现较好,科技龙头和创业板指领涨,科技龙头指数涨10.4%,创业板指涨7.8%。红利、消费类风格表现相对萎靡。
行业表现方面,我们在7月月报的推荐中提到“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围绕中报业绩预期增速较高或者有所改善的领域布局,行业推荐重点关注:电子(半导体)、机械(自动化设备)、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国防军工、有色金属(工业金属、贵金属、小金属)、计算机等”。
最终,市场的行业选择围绕反内卷涨价和科技展开,反内卷方面,钢铁、建材、新能源、有色金属领涨;科技方面,创新药、通信、机械设备、电子表现较好。表现较好的行业与我们的推荐吻合度较高。
而表现较差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过去的传统高股息板块和消费领域,银行、公用事业逆势下跌。市场从偏防御的心态走向偏进攻的心态的趋势愈发明显。
展望8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8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8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8月中上旬,在前期市场明显上涨后,进入业绩披露月,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部分涨幅比较大的偏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披露前的调整压力。而8月下旬业绩披露靴子落地后,重新进入业绩线月上旬,对于中美关税冲突升温的担忧可能一直反复,但是到8月12日前后,新一轮关税事件节点落地后,更加临近阅兵和四中全会,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恢复。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A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的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最终,A股在8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目前基本面的趋势来看,上半年整体保持了总需求回升的态势,目前来看,经济仍然呈现政府支出发力,出口尚可,地产和投资承压的局面。二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仍然保持在0~5%之间的概率较大。目前尽管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担忧,但是由于去年三季度的低基数效应,预计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稳健的态势。上市公司盈利去年三季度基数很低,因此预计盈利增速回升的可能性增大,有更多的行业将会出现盈利增速转正的情况。尽管7月政治局后,市场对于后续进一步刺激政策发力的预期降低,但宏观环境保持总体稳定,小幅波动的态势不变,就为权益市场的上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月政治会议基调积极,偏重中长期部署,增量信息有限但符合预期,主要因上半年经济表现良好(GDP增长5.3%),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不大。财政政策强调落实落细现有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专项债、国债发行进度均快于往年同期)。货币政策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暗示后续或有降息空间,并强调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重点领域。扩内需仍以消费为主抓手,但较四月会议增量信息更少,后续重在推进前期政策落地。产业政策转向深化改革,重点通过整治无序竞争、产能治理和规范地方行为(如推进统一大市场、治理内卷)来优化市场环境,延续了此前部署。
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二季度上市公司财报仍将呈现经营性现金流量边际改善,而资本开始回落的趋势,预计龙头上市公司(以沪深300非金融建筑为代表)将会进一步确认自由现金流改善的趋势,并且很可能在财报公布后,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和内在回报率预期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债券收益率保持低位的背景下,高质量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凸显,本轮市场上行核心逻辑仍然在强化。
而7月指数整体站上了上证指数3450和WIND全A5400点的扭亏阻力位,增量资金有加速流入的态势,目前来看,个人投资者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尤其是量化私募有更多流入。只要没有外力导致的指数大跌,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保持净流入的态势预计仍能持续。而偏股公募在7月上涨后,偏股基金收益率达到11%,预计随着赚钱效应的积累,老基金的赎回逐渐告一段落,偏股公募基金也有望重回净流入的状态。而美国方面,7月非农低于预期后,随着通胀中枢的回落,9月开启降息周期的概率再度提升,美元指数走弱,外资回流中国资产概率重新提升,目前来看,资金整体流入A股的态势并未发生变化。
目前来看,8月12日是中美贸易和关税冲突关键时间节点,从后续值得关注的时间点来看,短期需要关注8月12日(90天展期的截至时间),关注是否进一步展期以及展期的时限;此外,还需要关注10月底计划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其有望成为中美元首会晤的潜在契机。
8月下旬开始,市场对于四中全会将会讨论的十五五规划可能会逐渐形成新的预期。十五五规划的时间点确认,有望使得十五五预期博弈成为三季度行情的重要线索,复盘前四届五中全会市场表现可以发现,会议前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会议后小盘风格显著走强。
从财报季及增量资金属性角度出发,我们仍然推荐质量成长+赛道的哑铃型组合,左手ROE比较高,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业绩边际改善的标的(300质量成长或500质量成长),右手仍然围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8个核心赛道做文章,具体到8月份,需要更加关注军贸,半导体自主可控、新消费等赛道的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风格层面,我们认为8月市场波动增大,优选主流风格。具体来说,第一,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弱复苏/稳定复苏的环境下,流动性驱动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主导市场节奏。第二,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宏观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第三,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爆冷,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大概率下行,但多因素可能导致预期反复、波动增大。第四,市场交易和增量资金层面,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产业/主题ETF等活跃资金主导使得小盘风格仍然相对占优,在其他类型的场外资金明显入市之前,预计这样的风格仍将延续。基于以上,我们认为8月市场波动增大,在当前中报业绩披露期,景气度较高但相对低位的科技以及资金更青睐的小盘风格有望占优。8月主要推荐的风格指数包括科创50、中证1000、沪深300红利和恒生科技。
行业层面,展望8月份影响行业表现的因素预计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维度:1)“反内卷”竞争在各个行业陆续展开,后续预计推动更多行业产能的出清,参考上一轮经验,重点关注盈利触底、供给收缩并且产能扩张能力空间较小的行业,如焦炭、装修建材、能源金属、玻纤、水泥、电池、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网设备等。2)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将在8月底完成披露,业绩增速较高或边际改善的领域有望在8月份取得较好表现,重点如TMT领域的半导体、消费电子、游戏,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商用车、军工电子、光伏设备、工程机械等;以及饮料乳品、家用电器、美容护理、贵金属、小金属、证券、化学制药等。3)市场进入牛市Ⅱ阶段,板块轮动较高,关注目前涨幅和估值处于低位、可能有催化的领域,如光伏设备、电力、基础建设、消费电子、养殖业、证券等。
综合以上,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围绕“反内卷”出清、中报业绩增速较高、以及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的方向布局,行业推荐重点关注:非银(证券)、医药生物(化学制药)、电力设备、机械(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等。
赛道选择层面,8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
短期需要关注8月12日(90天展期的截至时间),关注是否进一步展期以及展期的时限。
8月是中报业绩披露期,此前的7月中旬,不到1/3的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告,大部分公司仍等待8月中下旬披露业绩情况。本次业绩披露期,仍需关注前期涨幅较大但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是否会面临调整压力。另外一方面,根据我们的预期,本次半年报披露后,将会进一步强化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改善,资本开支下降的趋势,自由现金流进一步改善的判断。则我们此前所提出的A股自由现金流改善后,内在价值提高,高内在回报率股票收益率下行,股价上行的逻辑将会进一步强化。
目前,指数站上了我们提出的“扭亏阻力位”,市场整体赚钱效应持续增加,增量资金开始保持净流入的态势,目前来看量化私募、融资余额增加是主要的增量资金渠道,同时,主动公募也有望整体结束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从外资申购中国ETF的情况来看,预计目前外资整体仍呈现流入A股的态势。目前,尽管投资有“畏高”情绪,减仓投资较多,但是,如果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减仓资金又会在市场反弹后被裹挟重新回流A股。
展望8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8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8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8月中上旬,在前期市场明显上涨后,进入业绩披露月,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部分涨幅比较大的偏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披露前的调整压力。而8月下旬业绩披露靴子落地后,重新进入业绩线月上旬,对于中美关税冲突升温的担忧可能一直反复,但是到8月12日前后,新一轮关税事件节点落地后,更加临近阅兵和四中全会,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恢复。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A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的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最终,A股在8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有六方面要点。
第一,会议预告10月召开四中全会讨论五年规划。从历史来看,虽然往年五年规划一般由五中全会讨论,但此并非为铁律,历史上曾有四中全会聚焦五年规划,因此本次并非为特例。十五五规划的时间点确认,有望使得十五五预期博弈成为三季度行情的重要线索。我们此前发布的深度报告《历史上五年规划行情与政策变化复盘——政策专题(0731)》详细复盘了前四届五中全会市场表现发现,会议前大盘风格相对占优,会议后小盘风格显著走强。具体来看,从2005年至2020年历史统计来看,在五中全会前一个月和前两周,大盘指数行情较好,上证50、沪深300上涨概率和平均收益均较高;会议后一周至后两周,小盘指数成长迅速,上涨概率和收益显著提升,中证1000平均收益走高至6%,整体表现优于大盘指数。
第二,会议基调积极,整体偏中长期部署。整体来看,本次会议表态积极,整体偏中长期部署,增量信息相对有限,符合市场预期,但未有较多增量信息。这或主要源于,上半年GDP高增至5.3%,经济表现较好,后续完成增量目标的压力有限。
第三,财政政策方面,本次会议表态仍重在推动存量政策落地。具体来看,会议提到“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从当前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截至7月27日,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接近2.6万亿元,发行进度约59%,高于去年同期。国债净融资额累计3.8万亿元,发行进度约57%,快于过往三年同期。
第四,扩内需方面,本次会议表态仍以消费为主要抓手,但相较于四月政治局会议增量信息更少。具体来看,四月政治局会议在扩内需上的部署,包括居民增收、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再贷款等,相比之下,本次会议的增量信息更少,这主要由于二季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此前部署基本已陆续落地,后续政策或重在稳步推进此前部署落地见效。
第五,产业政策上,整治内卷方面,7月政治局会议整体延续了此前财经委会议的部署,以整治无序竞争、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为主要抓手,但在具体措辞上有轻微调整。产能方面由“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改为“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企业竞争秩序上由“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改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此外,本次会议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与四月政治局会议以帮扶困难企业不同,或意味着三四季度,产业政策抓手不同。
第六,地产/资本市场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涉及地产的篇幅较少,主要延续城市工作会议表态,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提到“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或意味着对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较为满意。
从对市场的影响方面来看,虽然会议在整治内卷和地产方面的表述低于部分不合理预期,但整体来看会议偏中长期部署,且在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5.3%的背景下,进一步增加政策力度的必要性不强。更重要的是,市场确定了十五五规划的时间,十五五的预期博弈有望成为三季度行情的重要线、中美关税最新进展和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据新华社报道,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双方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整体来看,由于本次会议并未有明确的重大进展,增量内容较少,部分解读相对偏悲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讲,中美经贸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难快速解决。从新华社在会后的点评文章也同样指出 “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双方正沿着正确轨道向前迈进”。
从客观背景来看,从4月中美互加关税,再到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中美之间仅进行了三场会议。仅通过三场会议就解决中美之间的核心分歧明显不切实际。根据卫报的报道,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往往都极具耗时,美欧之间达成一致就耗时200多小时。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复杂程度不在美欧之下,因此进一步延期合情合理。
从特朗普的精力分配来看,美国才于7月31日发布了最新的对等关税率清单(其中未包含中国,详情见《恢复征收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美国发布最新关税率——国内外产业政策周报(0802)》)。这不难看出,7月末,特朗普的谈判精力更多需要集中在欧盟、日本、韩国等国上。随着新关税率落地,后续特朗普的谈判重心有可能转回中美,预计将会有更多进展。
从对市场影响来看,从7月政治局会议对外部形势的判断上不难看出,当前外部风险整体可控,因此市场不应过度悲观。此外,从美国解除H20限售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H20算力芯片的安全风险进行说明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对国产芯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往后看,8月自主可控、国产芯片等相关概念有望迎来催化。
目前,中国的金融数据持续回暖,M1增速反弹至4.6%,整体宏观流动性维持在较为充裕的水平。M1增速在回升趋势中,A股基本以上行趋势为主。
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加快,对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回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需关注下半年财政支出增速回落的可能性以及综合影响。
出口是今年最意外超预期的变量,市场今年普遍预期出口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今年由于关税扰动,对中国出口持续产生了正面推动,例如中国稀土出口的大增就是贸易摩擦影响的一个结果。最终,到7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仍然大增。由于中美关税的谈判悬而未决,目前仍然可能是一个低关税的窗口期,在11月下一次重要时间节点来临前,中国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
而在国内方面,过去几年中,下半年房地产成交面积往往加速下行,加剧了对经济下行的担忧预期。从目前的数据来看,6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增速的负值进一步扩大,需要警惕今年下半年新房销售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不过,去年三季度开始,地产销售面积基数已经明显降低,未来地产负增速也有望逐步收窄。
因此,市场对下半年的经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7月政治局召开,对于经济的定调依然保持了稳健的态势。由于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较好完成了全年的目标,7月政治局会议更多以此前安排政策落实为主。尽管没有大型的增量政策,但是因为去年同期经济各项指标基数较低,预计三季度经济各项指标同比增速仍以窄幅波动为主。
当前经济基本面变化并不是市场上涨的原因,当前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期逐步趋于稳定,市场并不会再对经济刺激政策和经济增速有过高的期待,也逐渐相信,如果面临内外部冲击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时,逆周期调节经济的政策力度会逐渐加大。市场逐渐形成了经济稳定的预期,至于增速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
此前,由于国内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因此国内定价投资链大宗商品持续大跌,整体跌至2020年疫情爆发时最低水平,也使得国内PPI负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不过7月开始,“反内卷”成为新的政策取向和未来的政策安排。2015年开始,供给侧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后,国内定价投资链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了持续回升的态势。2020年疫情爆发,国内大宗商品有一波较大跌幅,出现了一个低点。但随后又在经济恢复政策加持下,呈现大幅反弹的态势。
随着反内卷的预期升温,国内定价工业品价格普遍反弹,南华工业品指数触底反弹,根据南华工业品指数和PPI同比增速的关系,2025年6月份将会成为本轮PPI的最低点,就正如2020年5月和2015年12月。
PPI触底反弹,但增速尚未太高之前,市场不会对顺周期品种有持续买入的动力,市场仍然会聚焦当时的新产业趋势。例如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9月,2020年6月到2021年2月,但是,如果PPI高到一定幅度,大宗类顺周期的品种将会持续占优,例如2020年10~2011年4月,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
因此目前来看,虽然7月在政策催化下,类似钢铁、建材、煤炭等板块又一波反弹,但是在目前的PPI刚刚触底,且目前对于下半年经济刺激力度不大的背景下,完全转为顺周期的风格概率相当低。我们认为市场仍将以八大赛道为主要的进攻方向。
由于本轮是市场上行的关键动力并非业绩增速明显回升,而是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流量净额持续回升而资本开支明显下降所带来的自由现金流回升和内在价值提升,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业绩边际改善内在回报较高的质量类公司引领市场反弹。在接下来的8月的半年报窗口期,尤其要关注那些业绩边际进一步改善,自由现金流进一步改善的质量成长类标的。
另外一方面,当前以AI为代表的8大产业趋势内个股价格的上行,部分与实际业绩大幅改善有关,但有更多标的股价的上行,依靠的并不是业绩,而是对于未来市场想象空间的定价。这部分股票,在接下来的业绩披露窗口期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们在此前多篇报告里面提到了站上扭亏阻力位,A股进入牛市阶段II的观点。在前面多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市场在经历了快速上行后,会在前期密集成交区域形成震荡或者调整,调整的时间或短或长。市场需要经过充分换手后,“被套”的资金明显减少,而调整阶段买入的投资逐渐进入浮盈阶段。此时,市场在不断聚焦向上的力量。
但是,市场真正能够有效突破扭亏阻力位,需要股票本身发生变化。从历史来看,市场有效突破扭亏阻力位进入牛市阶段II,往往是基本面的力量。重要的信号都是盈利增速转正并加速改善。唯一一个例外是2015年,进入牛市阶段II完全是杠杆资金趋势的自我强化或者正反馈。在企业盈利改善、产业趋势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市场终于突破了“扭亏阻力位”。此时,市场普遍进入浮盈的状态,此时,投资者心态从扭亏为盈,转变为对未来更多盈利的期待。由于转为盈利状态后,投资的信心将会持续提升,投资者会进一步加大对盈利方式和投资工具的投入力度——可能是直接买股票、融资买股票或者买基金。
目前,居民住户净存款高达69万亿,目前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住户净存库比值为0.5左右,再过去十年处在最低分位数附近。居民再过去三年,更加愿意持有存款而非高预期回报率资产的原因是因为,过去三年房价和股价的下跌,使得这两类资产的回报率均为负收益。
而去年9月以来指数触底回升,权益资产的回报率持续回暖,今年以来权益回报也随着指数突破上行持续回升。
在赚钱效应积累之下,目前来看,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成为当前居民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增量资金形成某种程度的正反馈。
另外,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规模明显扩大,且私募基金仓位持续提升,由此可见,私募基金应该也为市场贡献了可观的增量资金。行业主题ETF从7月以来加速流入,7月累计净流入300多亿元。
综上可见,6月23日以来,私募基金、融资资金、散户等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对市场的上行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行业主题类ETF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强化了结构性行情,这些资金构成了本轮市场上行突破阻力位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而近期随着反内卷政策逐渐系统性落地,再加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的消息,市场对国内化解产能问题、缓解供需不平衡现状的预期得以改善,一定程度吸引了外资流入。
对应到股票市场表现,6月23日以来的上涨中,成长和科技风格明显占优,创业板指、科技龙头指数涨幅领先,中证2000代表的小盘成长风格表现也比较靠前,与上述这些资金的风格偏好比较符合。
往后去看,在下半年有望看到外资回流。一方面,美国经济走弱+美欧货币政策错位的环境下,未来美元有望延续弱势,外资会对加大对新兴市场的配置力度。在当前外资对A股配比已经来到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外资有望回流。且未来美国重启降息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策积极发力,如果PPI能够回升进一步带动盈利预期改善,将进一步坚定外资回流的信心。
总结来说,今年以来A股的三轮行情中,增量资金结构不尽相同。一季度的科技股行情中,融资资金、散户贡献了主要增量;4月市场触底回升到震荡,私募基金、外资逆势积极布局,贡献主要增量;6月23日以来,市场连续上攻,突破阻力位,融资资金、私募基金、散户等活跃资金逐渐形成了正反馈机制。最近两周海外跟踪中国资产的ETF净流入规模扩大,表明外资可能有流入。往后去看,弱美元环境叠加国内政策积极发力改善市场预期,若PPI能够回升进一步带动盈利预期改善,将坚定外资回流信心;另外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积累,主动公募基金赎回情况有望在下半年改善甚至可能转为小幅净申购。
今年以来另外一个重要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仍然是融资融券,在突破了扭亏阻力位之后,融资余额呈现流入规模持续扩大的态势,成为推动市场上行的另外一个重要力量。
外资方面,以海外跟踪中国资产ETF作为代理变量,可以看到海外跟踪中国资产ETF在最近两周连续净流入,合计流入15亿美元,约相当于人民币108亿元。尽管这些ETF的投资方向中港股占比更高,但表明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偏好和预期在改善,A股自然也会受益。由此推断,在近期A股的上涨中,外资应该也有积极参与。
另一个潜在的贡献可能来自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下半年主动公募基金赎回情况有望改善甚至可能转为小幅净申购。今年以来主公募基金赎回的情况相比去年有所改善,不过二季度整体仍有较明显赎回。在经历这波加速上涨后,指数已经突破我们此前反复提及的扭亏阻力位,且随着赚钱效应积累,年内公募基金收益中位数达到9.3%。在此情况下,下半年主动基金赎回的情况有望逐渐改善。
7月股票市场可跟踪资金净流入,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资金供给端,新发偏股基金规模有所回落;市场继续上行,ETF净赎回规模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资金需求端,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IPO发行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均有回升,资金需求规模有所扩大。7月主力增量资金方面,融资资金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
7月以来市场连续上攻,突破阻力位,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杠杆资金加速净流入1329亿元。截至2025年7月31日,融资余额1.97万亿元,当月融资净流入1329亿元,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0%,处于2016年以来的92.3%分位。两融交易额占比一路上行最高达到12.1%,为全年最高水平。展望8月,在市场风险偏好整体改善情形下,融资资金或有望继续活跃。
7月ETF资金整体延续净赎回,结构上行业类ETF净流入贡献增量资金。7月ETF净赎回488亿份,对应净流出775亿元。结构上,规模指数ETF净流出1093亿元,行业类ETF净流入316亿元。展望8月,行业类ETF有望继续成为投资者参与结构性行情的工具,行业类ETF有望继续活跃。
7月市场连续上攻,私募基金和个人投资者也为市场贡献了可观的增量资金。6私募基金规模继续扩大191亿元,且私募基金仓位持续提升。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改善,个人投资者也趋于活跃,2025年6月上证所A股新开户165万户,上半年A股累计新开1260万户,同比增长33%,远超去年同期开户水平,居民储蓄配置股市意愿逐步增强。
展望8月增量资金或有望继续净流入,融资、私募、行业类ETF有望继续活跃。7月股票市场可跟踪资金净流入,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资金供给端,新发偏股基金规模有所回落;市场继续上行,ETF净赎回规模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资金需求端,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IPO发行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均有回升,资金需求规模有所扩大。展望2025年8月,在指数站上关键扭亏阻力位后,二级市场可跟踪资金有望在正反馈下继续净流入,融资资金+私募基金+行业类ETF等资金有望继续活跃。
7月制造业PMI为49.3%,前值为49.7%。具体分项来看:1)PMI 生产指数为 50.5%,前值为 51.0%,回落0.5个百分点。2)PMI 新订单指数为49.4%,前值为 50.2%。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7.1%,前值为 47.7%。3)PMI价格指数方面,购进价格指数为51.5%,前值为48.4%,回升3.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48.3%,前值为46.2%,回升2.1个百分点。
近期受美国与多个主体达成贸易协议、美联储议息会议、非农数据爆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下,美元指数先上后下。8月1日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爆冷后,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快速回落,美元指数跌至98.69,美债利率下行至4.22%。周五(8月1日)美国市场的反映一定程度像是在定价美国经济下行/衰退的担忧。
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数据持续疲软,叠加关税政策落地,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下行/衰退担忧,那么对于非美市场而言反而是比较有利的环境,在年初美国市场进行衰退交易的时候,港股涨幅领先。但如果后续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并没有那么差,又或者通胀超预期上行,那么在当前已经反映9月降息预期超80%的情况下,美元指数甚至可能会反弹,届时对于流动性驱动的板块可能形成冲击。
当前港币持续处于弱方兑换保证附近,后续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可能流动性会有边际收敛。但考虑到此前投放了较多流动性,且hibor利率持续低位,整体流动性应该仍是相对宽松的。
资金层面,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到8月1日,年内已经累计净流入8790亿港元。即使在本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南下资金依然净流入590亿港元,为港股市场贡献了可观的增量资金。在中长期港股配置价值凸显的环境下,预计南下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并对港股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以股权风险溢价衡量港股的市场情绪,近期恒生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处于运行下轨(均值-2倍标准差),显示短期港股市场情绪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外部流动性出现明显扰动,或导致市场通过有限调整+短期震荡消化较热的市场情绪。
结构上,今年以来,港股从科技/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赛道热点不断、板块快速轮动,不过在4月以来的上涨中,医药板块尤其创新药基本持续领涨,而港股科技公司的表现明显落后。从成交额占比来看,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成交额占比处于924行情以来的相对低位,分别为9%分位、19%分位和33%分位;医药板块成交额占比处于94%分位;金融板块成交额占比处于75%分位。
总结来说,综合考虑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变化、港股市场情绪等因素,短期港股可能进入震荡阶段, 8月重点关注港股科技股可能补涨的机会。具体来看,在当前经济弱复苏/稳定复苏的环境下,流动性驱动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主导市场节奏,短期市场对国内政策预期有所降温。美元流动性方面,未来阶段市场将通过 7月和8月的通胀数据、8月就业数据、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年会等对美联储降息预期进行修正,这可能导致未来阶段美元指数的波动增大。同时考虑到当前港股市场情绪处于较高水平,在外部环境波动增大情况下,港股可能进入阶段性震荡行情。结构上,近期港股科技板块表现持续落后,而互联网平台公司竞争加剧对盈利的负面影响已被市场定价,8月中旬港股头部科技公司业绩披露,其财务及科创核心指标可能成为验证AI景气、开启新一轮科技行情的重要推手,短期可以重点关注恒生科技等低位板块的补涨机会。
展望8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8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8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8月中上旬,在前期市场明显上涨后,进入业绩披露月,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部分涨幅比较大的偏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披露前的调整压力。而8月下旬业绩披露靴子落地后,重新进入业绩线月上旬,对于中美关税冲突升温的担忧可能一直反复,但是到8月12日前后,新一轮关税事件节点落地后,更加临近阅兵和四中全会,风险偏好有望重新恢复。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A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的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最终,A股在8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目前基本面的趋势来看,上半年整体保持了总需求回升的态势,目前来看,经济仍然呈现政府支出发力,出口尚可,地产和投资承压的局面。二季度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仍然保持在0~5%之间的概率较大。目前尽管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担忧,但是由于去年三季度的低基数效应,预计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稳健的态势。上市公司盈利去年三季度基数很低,因此预计盈利增速回升的可能性增大,有更多的行业将会出现盈利增速转正的情况。尽管7月政治局后,市场对于后续进一步刺激政策发力的预期降低,但宏观环境保持总体稳定,小幅波动的态势不变,就为权益市场的上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月政治会议基调积极,偏重中长期部署,增量信息有限但符合预期,主要因上半年经济表现良好(GDP增长5.3%),完成全年目标压力不大。财政政策强调落实落细现有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专项债、国债发行进度均快于往年同期)。货币政策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暗示后续或有降息空间,并强调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重点领域。扩内需仍以消费为主抓手,但较四月会议增量信息更少,后续重在推进前期政策落地。产业政策转向深化改革,重点通过整治无序竞争、产能治理和规范地方行为(如推进统一大市场、治理内卷)来优化市场环境,延续了此前部署。
按照目前的经济形势,二季度上市公司财报仍将呈现经营性现金流量边际改善,而资本开始回落的趋势,预计龙头上市公司(以沪深300非金融建筑为代表)将会进一步确认自由现金流改善的趋势,并且很可能在财报公布后,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和内在回报率预期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债券收益率保持低位的背景下,高质量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将会进一步凸显,本轮市场上行核心逻辑仍然在强化。
而7月指数整体站上了上证指数3450和WIND全A5400点的扭亏阻力位,增量资金有加速流入的态势,目前来看,个人投资者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尤其是量化私募有更多流入。只要没有外力导致的指数大跌,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保持净流入的态势预计仍能持续。而偏股公募在7月上涨后,偏股基金收益率达到11%,预计随着赚钱效应的积累,老基金的赎回逐渐告一段落,偏股公募基金也有望重回净流入的状态。而美国方面,7月非农低于预期后,随着通胀中枢的回落,9月开启降息周期的概率再度提升,美元指数走弱,外资回流中国资产概率重新提升,目前来看,资金整体流入A股的态势并未发生变化。
从财报季及增量资金属性角度出发,我们仍然推荐质量成长+赛道的哑铃型组合,左手ROE比较高,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业绩边际改善的标的(300质量成长或500质量成长),右手仍然围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8个核心赛道做文章,具体到8月份,需要更加关注军贸,半导体自主可控、新消费等赛道的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7月制造业PMI为49.3%,前值为49.7%。具体分项来看:1)PMI 生产指数为 50.5%,前值为 51.0%,回落0.5个百分点。2)PMI 新订单指数为49.4%,前值为 50.2%。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7.1%,前值为 47.7%。3)PMI价格指数方面,购进价格指数为51.5%,前值为48.4%,回升3.1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48.3%,前值为46.2%,回升2.1个百分点。
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宏观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
7月政治局会议中,宏观政策从前期的“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转向“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意味着逆周期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短期可能会有放缓,更多以推进存量政策为主。其中,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适度宽松”、“保持流动性充裕”等表述,去掉了“适时降准降息”,新增“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行”,这与6月末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的表述是一致的,国内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但迫切性有所下降。
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市场开始下调对9月的降息预期。在“当前通胀高于目标水平,就业处于目标水平”的判断下,美联储政策继续保持适度限制性,7月如期暂停加息。此外,鲍威尔表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美联储已做好必要时采取行动的准备,并强调美联储尚未就9月可能的政策调整“做出任何决定”。受此影响,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进一步下降,从会前的60%以上降至会议后的50%以下(43.2%)。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爆冷,降息预期骤升,美元指数大跌,美债收益率回落。8月1日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骤降至7.3万人,创9个月来最低水平,也大幅不及预期的10.4万人;美国7月失业率回升至4.2%,符合预期的4.2%,前值 4.1%。与此同时,5月和6月数据被大幅下修,5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下修12.5万,从原初值的14.4万修正为1.9万;6月则下修13.3万,从14.7万修正为1.4万。经此次修正,5月和6月的新增就业减少了25.8万。
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大概率下行,但多因素可能导致预期反复、波动增大。截止目前(8月2日),市场对美联储的9月降息预期已经提升至80.3%。往后去看,考虑到当前美国与欧洲、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多个经济体已经达成贸易协定,这意味着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路径将逐渐清晰,有利于美联储进行预防式降息的判断,叠加美国的就业数据,预计9月进行降息的概率已经比较高。不过下次议息会议前还将会公布7月和8月的通胀数据、8月的就业数据,以及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年会,这些都可能影响市场的预期。
此外,周五(8月1日)美国市场的反映一定程度像是在定价美国经济下行/衰退的担忧。今年年初2-3月期间,美国市场经历过一波衰退交易,在那期间,新兴市场的表现整体好于发达市场,恒生指数在全球股票指数中涨幅领先,主要还是受益于美元指数下行、美元流动性宽松。因此,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数据持续疲软,叠加关税政策落地,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转弱甚至衰退担忧,那么对于非美市场而言反而是比较有利的环境。
但如果后续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并没有那么差,又或者通胀超预期上行,那么在当前已经反映9月降息预期超80%的情况下,美元指数甚至可能会反弹。
今年以来市场主要经历了三轮上涨,在这三个阶段的行情中,推动市场上行的力量有变化,增量资金结构不尽相同。
第二阶段:私募/散户+外资。4月对等关税冲击后,在国家队资金的托底和助力下,市场逐渐企稳回升到震荡。期间宽基指数基金明显净赎回,行业主题ETF有小幅净申购,但ETF整体增量有限。融资资金仅净流入14亿元。相比之下,私募基金在二季度净流入1400亿元,在各类资金中规模居前;并且散户新增开户继续保持了30%以上增速。
另外,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规模明显扩大,且私募基金仓位持续提升,由此推断,私募基金应该也为市场贡献了可观的增量资金。行业主题ETF从7月以来加速流入,7月累计净流入300多亿元。
在此情况下,市场呈现明显的科技成长风格+小盘风格,前者对应了科技龙头、创业板指涨幅领先;后者对应了市值分类指数中,中证2000、中证1000等的涨幅明显优于沪深300。并且在近期的市场回调中,小市值风格表现也更加稳健。也就是说,除了产业赛道风格外,市值风格角度上小盘风格仍然相对占优,这主要还是受到当前的资金结构和资金偏好影响,在其他类型的场外资金明显入市之前,预计这样的风格仍将延续。
展望8月,影响行业表现的因素预计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维度:1)“反内卷”竞争在各个行业陆续展开,后续预计推动更多行业产能的出清,参考上一轮经验,重点关注盈利触底、供给收缩并且产能扩张能力空间较小的行业。2)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将在8月底完成披露,业绩增速较高或边际改善的领域有望在8月份取得较好表现。3)市场进入牛市Ⅱ阶段,板块轮动较高,关注目前涨幅和估值处于低位、可能有催化的领域。
参考上一轮的经验,我们从盈利能力、供给收缩程度、产能扩张能力三个维度对行业进行筛选,具体细则如下:
1)盈利能力端:毛利率、营收增速分位数≤30%,各记1分;亏损企业占比分位数≥70%,记1分。
当前得分居前的行业则呈现多元化特征:轻工制造、房地产、建筑材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商贸零售、计算机、基础化工、钢铁、汽车等行业成为出清潜力较大的领域。与2015年相比,本轮高得分行业既有房地产、建筑材料、基础化工等传统行业,也包含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反映出内需收缩与技术迭代双重压力下,产能出清已从资源品向全产业链扩散。
从1-6月工业企业盈利来看,整体二季度业绩预计仍然承压。1-6月份工业企业盈利同比降幅扩大至-1.8%,三个月滚动同比增速降幅扩大至-3.7%,大类行业中业绩增速较高的板块主要集中在中游设备、TMT等板块。细分领域中增速较高的领域主要有有色金属、运输设备、汽车、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
进一步结合中观景气指标,我们归纳出中报业绩增速预计较高或者改善幅度较大的几个方向主要有:1)高景气的TMT领域:半导体、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游戏等;2)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势制造领域:汽车、国防军工、自动化设备、航空机场、电网设备等;3)消费服务领域:受益于政策催化的家用电器、家居用品,销售端改善的饰品、美容护理,农产品加工等;4)其他:贵金属、工业金属、小金属,电力、农化制品、证券、化学制药。
涨跌幅:年初以来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通信、传媒、钢铁、机械设备等涨幅居前;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涨幅靠后。
根据行业中观景气、宏观周期、筹码、估值、换手率、政策、赛道价值等维度对重点行业评分,本期得分较高的行业主要有汽车零部件、乘用车、通用设备、电网设备、消费电子、半导体、计算机设备、工业金属等行业。
综合以上,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围绕“反内卷”出清、中报业绩增速较高、以及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的方向布局,行业推荐重点关注:非银(证券)、医药生物(化学制药)、电力设备、机械(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国防军工、计算机等。
8月重点关注五大具备边际改善的赛道: AI应用、AI硬件、非银金融、国防军工、创新药。
风格层面,我们认为8月市场波动增大,优选主流风格。具体来说,第一,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弱复苏/稳定复苏的环境下,流动性驱动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主导市场节奏。第二,7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灵活性和预见性,货币政策基调未变,宏观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第三,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爆冷,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美元指数、美债利率大概率下行,但多因素可能导致预期反复、波动增大。第四,市场交易和增量资金层面,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产业/主题ETF等活跃资金主导使得小盘风格仍然相对占优,在其他类型的场外资金明显入市之前,预计这样的风格仍将延续。基于以上,我们认为8月市场波动增大,在当前中报业绩披露期,景气度较高但相对低位的科技以及资金更青睐的小盘风格有望占优。8月主要推荐的风格指数包括科创50、中证1000、沪深300红利和恒生科技。
行业层面,展望8月份影响行业表现的因素预计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维度:1)“反内卷”竞争在各个行业陆续展开,后续预计推动更多行业产能的出清,参考上一轮经验,重点关注盈利触底、供给收缩并且产能扩张能力空间较小的行业,如焦炭、装修建材、能源金属、玻纤、水泥、电池、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网设备等。2)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将在8月底完成披露,业绩增速较高或边际改善的领域有望在8月份取得较好表现,重点如TMT领域的半导体、消费电子、游戏,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商用车、军工电子、光伏设备、工程机械等;以及饮料乳品、家用电器、美容护理、贵金属、小金属、证券、化学制药等。3)市场进入牛市Ⅱ阶段,板块轮动较高,关注目前涨幅和估值处于低位、可能有催化的领域,如光伏设备、电力、基础建设、消费电子、养殖业、证券等。
7月央行继续呵护资金面,宏观流动性整体宽松。7月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3280亿元。7月初因跨季结束,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资金面有所收敛。中下旬净投放再度加码,7月15日央行已开展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净投放2000亿元,较好满足中期流动性需求。临近月末资金面扰动因素增多,央行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7 月25 日央行大幅净投放6018 亿元7 天逆回购呵护资金面,此外7月央行MLF净投放1000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加量续作。央行继续通过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满足流动性需求,主动呵护流动性的意愿较强,资金利率整体低位波动。展望8月,政府债供给放量可能加动,资金面或面临一定紧缩压力。
美国劳工部8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7.3万人,大幅不及预期的10.4万人,失业率为4.2%,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5月和6月数据被大幅下修。5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下修12.5万,从原先的14.4万修正为1.9万;6月则下修13.3万,从14.7万修正为1.4万。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新一轮衰退担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升温。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暂停加息,鲍威尔表示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美联储已做好必要时采取行动的准备,并强调美联储尚未就9月可能的政策调整“做出任何决定”。受此影响,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一度下降,但是本次非农数据公布后,市场重新预期美联储年内将有3次降息,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波动较大。
7月股票市场可跟踪资金净流入,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资金供给端,新发偏股基金规模有所回落;市场继续上行,ETF净赎回规模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资金需求端,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IPO发行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均有回升,资金需求规模有所扩大。7月主力增量资金方面,融资资金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
7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反复波动,美元指数有所回升,在A股赚钱效应明显改善下,外资交易活跃度同样明显回升,7月日均成交额从6月前值1485亿元上升至2024亿元,接近今年2月水平。
7月偏股类公募基金发行规模有所回落,7月主动与被动偏股基金发行份额450亿份,较6月前值517亿份小幅回落。2025年6月,股票型公募基金份额25年5月末减少102亿份,混合型基金份额增加97亿份,二者合计减少4.6亿份。考虑到当月新成立份额后,估算6月偏股类老基金净赎回521亿份,净赎回比例为0.8%。7月ETF净赎回488亿份,对应净流出775亿元。
结构上,7月宽基指数ETF以净赎回为主,净赎回规模靠前的主要为A500、创业板和沪深300ETF,银行、金融科技、酒、军工ETF净申购。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5.56万亿元,管理只数8.3万只,分别较2025年5月增加191亿元和减少473只,6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继续回升。
截至2025年7月31日,融资余额1.97万亿元,当月融资净流入1329亿元,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0%,处于2016年以来的92.3%分位,融资融券平均担保比例回升至277.6%。
7月重要股东增持84亿元,减持392亿元,净减持308亿元,净减持规模较2025年6月前值233亿元继续回升。按照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估算,2025年8月解禁规模为5223亿元,解禁规模较2025年7月前值2838亿元明显扩大,不同板块解禁规模来看,主板855亿元、创业板1521亿元、科创板2833亿元、北证14亿元。考虑到2025年8月解禁规模明显回升,未来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净减持规模或继续回升。
以发行日期为参考,2025年7月有9家公司IPO,合计募资规模232亿元,较6月前值52亿元大幅回升。按上市日期统计,7 月定增发行募资规模187亿元,较6月前值有所回升。展望7月,IPO发行规模仍然有望保持稳定,资金总需求规模或有所回升。
展望8月增量资金或有望继续净流入,融资、私募、行业类ETF有望继续活跃。宏观流动性方面,7月央行继续呵护资金面,宏观流动性整体宽松,8月政府债供给放量可能加动,资金面或面临一定紧缩压力。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新一轮衰退担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幅升温,8月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波动有望增大。7月股票市场可跟踪资金净流入,融资资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资金供给端,新发偏股基金规模有所回落;市场继续上行,ETF净赎回规模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融资资金净流入规模明显扩大。资金需求端,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继续扩大;IPO发行规模和再融资规模均有回升,资金需求规模有所扩大。展望2025年8月,在指数站上关键扭亏阻力位后,二级市场可跟踪资金有望在正反馈下继续净流入,融资资金+私募基金+行业类ETF等资金有望继续活跃。
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扩大,6月当月同比降幅收窄。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365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1.8%(前值-1.1%),受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拖累等因素影响,单6月同比延续负增为-4.3%,前值-9.1%。1-6月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5%,营业收入利润率5.15%,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参考工业企业盈利二季度盈利相比一季度预计增幅收窄。
大类板块盈利多有放缓,中游设备逆势改善,TMT保持正增,医药降幅收窄,消费、资源品同比下滑。细分行业中1)原材料行业盈利表现分化,钢铁、有色、化纤行业盈利改善,非金属利润同比转负;2)装备制造业仍然是增长的主要支撑,军工订单逐步放量,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延续较高增长,“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量价改善,当月同比转正,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金属制品盈利回暖;3) TMT持续景气,消费类需求受国补政策提振,智能无人飞行器、计算机整机行业增速领先;4) 扩消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品制造业中家电、家具盈利受到提振。中美关系缓和,出口或好于预期,反内卷背景下,资源品价格普遍上涨,短期成本压力或有拖累,中长期伴随过剩产能出清,价格回暖,或驱动盈利“V”型修复。
整体看,1-4月工业企业盈利有所改善,但5、6月随着出口增速的收窄,盈利预计边际放缓。结合工业企业盈利、库存周期、合同负债增速、二季度行业中观景气度等维。

